此前,它作为“新国九条”政策下IPO首审企业,备受关注。但遗憾的是,其上市申请在2024年5月16日遭暂缓审议。当时,深交所主要问询了关于马可波罗的经营业绩以及应收账款等问题。
受下游房地产市场遇冷的影响,建筑陶瓷行业销量受阻,马可波罗这几年也走得磕磕绊绊。如今,二次上会成功,马可波罗或许能迎来新的转机。
马可波罗成立于2008年,公司拥有“马可波罗瓷砖”和“唯美 L&D陶瓷”两大自主品牌。
马可波罗所在的建筑陶瓷行业,与房地产市场深度捆绑。房地产市场的繁荣时期,马可波罗也迎来了业绩的快速增长。从2019年至2021年,公司的营收从81.3亿一路攀升至93.65亿,规模不断扩大。
2024年,新国九条及修订后的业务规则实施,对主板和创业板的标准都提高了不少,特别是bibo必博官网对净利润、营收等财务指标的要求更严。
马可波罗是新规下第一个接受审核的IPO案例。由于“第一个”总是会受到特别多的关注,所以马可波罗这次审核注定不会太轻松。
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,就是考虑到公司最近营收和利润都在下滑,审核方需要在现有基础上,再确认一下这些影响业绩的不确定因素是不是已经消除了。
之前上市委员会就指出过,马可波罗存在坏账转回的情况。而且,公司的应收账款主要都是来自房地产和其他工程类客户,像恒大地产、万科地产等。但现在国内一些大型房地产公司都在经历债务危机,这让马可波罗的应收账款回收变得非常不确定。
马可波罗在上市前还进行了大额分红。它在2022年3月和2023年3月分别给股东分了5亿和3.2亿的利润,这与2019年至2021年期间的8000万元分红形成了明显的对比。
然而,证监会在2024年3月明确表示,企业在上市前必须合理规划资金,不能进行突击式的“清仓式”分红。马可波罗的这一操作,颇有些撞在枪口上的感觉。
相较于首次的40.18亿元,此次募资规模大幅缩减至23.76亿元,减少了16.41亿元。资金将重点投入建设改造项目,若实际募资不足,公司将自筹资金补足。
具体调整包括取消两大项目:一是广东东唯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540万平方米特种高性能陶瓷板材项目,原计划募资7.81亿元;二是8.6亿元的流动资金补充,这一数额接近马可波罗2022年与2023年分红总和,备受外界关注。
此次马可波罗删除流动资金补充项目,或许就是想打消市场对其融资目的的疑虑。
据公司预计,2024年的营收将在72.3亿至74.3亿元之间,与去年相比,降幅约在17%至19%之间;净利润预计在12.8亿至13.5亿元之间,同比微降0.2%至5.4%。
马可波罗指出,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建筑陶瓷行业的竞争加剧,导致产品销售价格和销量双降。
我国建筑陶瓷行业的现状是集中度低,企业数量众多,构成了“大市场,小企业”的格局。加之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持续收紧和环保标准的不断提升,使得行业竞争愈发激烈。
在此背景下,马可波罗的扩产计划备受关注。公司表示,募资的成功运用将提升其生产能力和研发制造优势,从而巩固行业地位,增强综合竞争力与抗风险能力。
然而,招股书数据显示,从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,马可波罗的产能利用率持续下滑,分别为92.65%、87.33%、86.95%和84.84%。在行业下滑和产能利用率连续下降的双重压力下,马可波罗的扩产计划能否顺利实现充满着不确定性。
此外,若马可波罗继续扩大产能,可能会进一步引发价格战,对公司盈利造成压力。
招股书显示,其有釉砖和无釉砖的平均价格分别从2021年的45.75元/平方米和40.74元/平方米降至2024年上半年的38元/平方米和35.32元/平方米。
马可波罗眼下还不到松口气的时候,一方面注册证监会的路还充满变数,另一方面上市后业绩的重担会更加沉重。毕竟投资者的耐心和宽容不是无限的,业绩若持续波动或增长缓慢,很容易失去资本的青睐。